当前位置:案例点评 > 案例点评 > 详细介绍

【同心动力实战案例】建设企业文化 铸就品牌银行——专访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

2017-03-27 17:52:20 发表|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作者:|访问:1605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2期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当前,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加快实现转型突破,是各家银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凝聚共识、汇聚人才。当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持续工作,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6年12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举行《民生DNA——中国民生银行企业文化手册》发布会,提出了“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企业愿景,以及“诚实守信、互利共赢、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家银行都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都在千方百计地抓业务、促利润、压不良。此时,民生银行却下大力气抓企业文化建设,这其中有何深意?民生银行21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怎样的文化基因?企业文化对于民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民生文化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建设“百年民生”的强大动力?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

血脉传承:文化软实力与“百年老店”

本刊记者:民生银行正式发布《民生DNA——中国民生银行企业文化手册》,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民生人传承历史、立足现实、决胜未来的文化宣言。请问民生银行为何在此时重塑企业文化?

郑万春:文化,对一个民族而言,是血脉的传承、复兴的源泉;对一家企业而言,是价值的引领、精神的纽带,是重要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纵观那些历经百年而基业常青的知名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不仅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且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渗透到员工的价值观中,使企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竞争优势。

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的中国民生银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当初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一家核心资本超过33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5.6万亿元、分支机构近3000家、员工近6万人,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居第33位、全球企业500强中排第221位的大型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卓越的“文化生产力”功不可没。民生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家标杆企业、一家“百年老店”,更需要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改革创新、跨越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加快实现转型突破,是各家银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民生银行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推进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认识到,不仅需要董事会和管理层高度重视、超前谋划,还需要全行员工积极参与、行动起来,需要企业文化来凝聚共识、汇聚人才。2016年以来,民生银行大力实施文化凝炼工程,在全行发放问卷调查、开展文化理念大讨论,在深刻反思、系统梳理、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凝结为《民生DNA——中国民生银行企业文化手册》,形成了新时期的民生文化理念体系。这本《民生DNA》,承载了民生银行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指引民生银行实现梦想、创造未来的文化纲领,推动民生银行向着“百年老店”的梦想奋进。

本刊记者:作为中国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成立21年来,积淀了怎样的企业文化?

郑万春一是客户至上的服务文化。民生银行诞生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始终把构建优质服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扎扎实实地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承诺。

二是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民生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立21年来,民生银行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创新文化。

三是行稳致远的合规文化。民生银行始终坚守“风险底线不可碰,合规底线不可越,道德底线不可破”的底线思维,始终将合规经营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劲推力,铸就了合规经营管理的坚固底线,为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民生银行有着与生俱来的良好治理结构。自成立以来,民生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规范、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三会一层,分工明晰,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反馈及时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为转型发展和公司价值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五是以人为本的家园文化。事在人为,近6万名员工是民生银行最宝贵的财富。民生银行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提升和科学激励,创造了能则上、庸则下,勤则进、懒则退的用人环境。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目标,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民生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多措并举,营造了员工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赢。

转型当下:“虚”与“实”的辩证法

本刊记者: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很“虚”,在当前经营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必在“虚”处着力,而应全力提升经营业绩。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郑万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然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如何对企业产生影响、能否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不同的企业情况也不一样。处于上升势头的企业,往往重视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此助推企业更上一层楼;一旦经营压力增大,有的企业就只盯着经营业绩,以至于出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两张皮”的现象。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持续工作,不是心血来潮之举,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前,银行业经营压力较大,亟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实施变革转型,关键在人。如何才能汇聚人才、凝聚人心?这就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为先导,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刊记者:毋庸讳言,当前民生银行跟其他银行同业一样,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请问能否从企业文化中找到应对之策?

郑万春:当前来看,收入增长乏力、不良压力较大、业务发展不均衡、经营管理欠规范等,是银行业面临的几大突出问题,民生银行也不例外。21年来,民生银行始终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实现了赶超跨越,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短板,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重绩效、轻质量,重短期、轻长期”的倾向。

纵观这些问题和困难,有的是政策调整的短期影响,有的是形势转变的长期趋势,有的是外部大环境所致,有的则是自身的问题,这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层面、从观念上找对策,从而夯实变革转型的文化基础,重塑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本刊记者:当前银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企业文化对于银行实现转型变革的意义何在?民生银行当前推进变革转型的着力点是什么,哪些方面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和保障?

郑万春: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多种风险和严峻挑战,又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发展机遇。面对经济转型重大挑战,商业银行必然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自我变革过程。要让全行从决心、方向和行动上坚定推进转型,就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转型理念和意识的引领作用,使转型成为企业文化的必然产物,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行动。

对于民生银行来说,要化解来自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重塑民生文化,彻底转变观念,在把握新常态发展趋势中持续深化改革。为此,民生银行正全力推进变革转型的顶层设计——凤凰计划,加快以前瞻性眼光和战略性思维谋划全局,系统制定变革蓝图及实施路径,着力重塑核心竞争力。

凤凰计划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全行上下在理念上对于变革的认识是否到位,在意识上是否把自身努力与民生银行未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充分发挥民生文化的引领作用。正因为所有民生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凤凰计划自2015年6月开工以来,快速推进,已陆续“开花结果”。凤凰计划将推动民生银行建立领先商业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民生银行指明战略发展方向。

企业使命:“为民而生、与民共生”

本刊记者:新起点下,请问民生银行企业文化体系的整体框架是什么,建立这一框架的考虑是什么?

郑万春民生银行构建的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企业愿景,“诚实守信、互利共赢、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市场、成就客户”的经营理念,“创新、包容、稳健、进取”的企业精神,以及“精心精益、至诚至善,诚信守则、廉洁从业,求真务实、勤勉尽责,言行自律、恭俭敬让”的行为准则和“诚于民、道相生”“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品牌口号,等等。

这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是民生银行在21年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中,在继承传统、不断扬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全体民生人所认同并遵守的文化基因、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承载了民生人的文化精髓,反映了民生人最深层的共同认知,描绘了民生人对未来的考量和愿景,为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本刊记者: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的使命是“服务大众、情系民生”,如今变为“为民而生、与民共生”,请问出于什么考虑,意义体现在哪里?

郑万春:“服务大众、情系民生”是民生银行成立之初提出的理念,体现了创始人经叔平先生乃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伟大理想和抱负。“服务大众、情系民生”,见证了民生银行的成长历程,是每个民生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口号,更是民生银行创建发展、兴旺壮大的永恒主题,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民生人矢志不渝、探索追求的不变情怀。所以说,“服务大众、情系民生”是民生银行企业文化的起点,是不会改变的。

时代在变,民生银行的使命担当也与时俱进。经过21年的发展,当我们梳理民生银行的企业文化时,在始终坚持“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民生银行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民生银行与广大民众和民生的关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为民而生”是民生银行安身立命的价值原点;“与民共生”是民生银行打造普惠金融的自我要求。“为民而生、与民共生”,诠释了民生银行存在的意义和动机,体现了民生人的崇高追求。

面向未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民生银行始终秉承“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使命,致力于成就客户、幸福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综合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价值;与员工共同打造民生家园,让员工感受荣誉与幸福;不断提高营利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股东权益;为公众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本刊记者:民生银行把“诚于民、道相生”确定为品牌口号,主要希望向行内外表达哪些信息?

郑万春:“诚于民、道相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孟子·离娄上》曰:“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有言:“生生之谓易”。“诚”与“道”,既概况了民生银行21年来的成长之路、成功之路,又表明民生银行的经营之道、文化之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诚于民”,表达了民生银行以“思诚”的精神,赢得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公众、监管机构信任的生存之道。“道相生”,传递了民生银行谨遵客观规律,以诚信为本,推动金融创新,以文化之道砥砺民生事业生生不息、基业长青的发展之道。

同时,“诚于民、道相生”,简洁有力,朗朗上口,把“民生”二字有节奏地融入其中,生动传递了民生银行的品牌形象。

本刊记者:民生银行提出了“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愿景,请问如何为这一宏伟愿景提供文化支撑?

郑万春: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愿景之于企业,犹如梦想之于人,是企业绘就的理想蓝图,是企业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民生银行渴望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这既是所有民生人的共同期望,也是所有民生人奋力拼搏的力量源泉。民生银行在21年的风雨历程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卓越商誉。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生银行顺势应势,志存高远,把“长青银行、百年民生”作为自己的企业愿景。

“长青银行、百年民生”,描绘了全体民生人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是民生银行为履行庄严使命而树立的高远追求。一方面,民生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和“集团化、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锐意变革创新,加速战略转型,努力成为“客户赞赏、员工自豪、股东满意、监管放心、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标杆银行;另一方面,民生银行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把握,坚持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全行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一家“文化长青、品牌长青、基业长青”的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是通往“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对于民生银行来说,发布《民生DNA》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如何让这些企业文化理念为全行员工接受,如何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全行员工的文化认同?这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践行活动,让全行上下深刻理解民生文化的内涵,真正践行民生文化的基本理念并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民生文化的要求贯穿到对员工的行为约束和工作评价中,体现为员工接受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全行员工对民生文化的真心认同。

总之,民生银行将以《民生DNA》发布为契机,力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把企业文化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让“百年民生”成为备受尊崇的金融品牌。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2期。

读者评论

0

发表评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请先登录,再评论。

在线咨询

 
远见卓识

远见卓识
翘楚论语
孙兵之略
高谈阔论
一得之见
实战群英

实战群英
本土实战
海外实战
行家出手
行业文化

金融行业
行业文化
电力行业
物流行业
烟草行业
建筑工程
房地产业
制药行业
矿业
机关文化

检察文化
法院文化
医院文化
税务文化
工商文化
海事文化
检验检疫文化
文化洞察

文化洞察
案例点评

案例点评
推荐文化
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
文化变革
当家者说

民营领袖
国有将帅
跨国头雁
域外舵手
跨文化园

跨文化园
跨文化视野
跨文化方法
品牌之路

品牌之路
品牌观点
品牌实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B区15-5 
电话:400-008-7158
010-88892069 010-88892089 
010-88893006 010-88893008 
邮编:100097 
电邮:cmcc@7158.com.cn

管理咨询:
http://www.topduty.com
企业文化咨询:
http://www.cm71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