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和解:跨国资本融合引发企业文化冲突
2013-03-01 08:00:00 发表|来源:|作者:|访问:4253娃哈哈与达能的多年恩仇在新中国六十周年国庆的大背景下悄然消融。9月30日,在中法政府高层见证下,达能集团签字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拥有的51%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从而结束了这场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的“跨国婚姻”。固执的中国人宗庆后成了大赢家,同样固执的高卢骑士们被迫低头。
冷静审视达娃之争,感受最强烈的早已不是交易数字的大惊小怪,而是跨国资本融合所引发的企业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隐患
从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达能实现了一种奇迹般的快速壮大,而这种高速扩张主要是以并购的方式实现的—原始的产品输入与直接投资建厂很早就被其摒弃。细究其具体的并购之道,主要是坚定围绕自身有经验和优势的主业,结合具体行业的情势选用不同的方式,收购(或尽力参与控制)相应细分市场中的龙头企业:全资拥有深圳达能益力;控股乐百氏;参股汇源果汁、光明乳业(现已退出);与蒙牛乳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均已退出)等等。
达能在中国的扩张奉行“拿来主义”。所谓“拿来主义”,就是通过收购等形式,直接获取中国本土企业成熟的营销渠道、人力资源和市场占有率、号召力等等,然后将其转化成达能财务报表上的光鲜数字。这种看上去很美很方便的模式却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就是达能的企业文化与被收购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必然会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诸多摩擦,处理不好就会使矛盾不断爆发、不断累积,最后外化成利益的直接冲突,产生难以消弭的破坏力。达能与娃哈哈的争端就是这样产生的。合资公司成立后的这十多年里,达能一直在寻求获得与其股权份额匹配的话语权,但这一努力遭到了宗庆后的顽强阻击,没有一个达能派出的高管能进入宗庆后控制的管理层。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就是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猜疑与敌意一直在增长,终致撕破脸皮。
权谋难平衡
解构娃哈哈,可以清晰看到它实际上是一个家庭式企业—强势的宗庆后像家长一样主导着娃哈哈。与其他白手起家的老一代企业家一样,宗庆后也存在着现代经营理念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迷恋权谋及过于自负等缺陷,这些都成为达能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心病”。
身兼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宗庆后,一直没有为自己设置副手,20多年来,娃哈哈的发展战略、重大商业决策都由他一人来决定、主导,而他也曾不无自得地表示:“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凭借自己的商业天分与狡黠、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近乎偏执的倔强与自信,宗庆后成就了娃哈哈。如此强权笼罩的家庭文化必然导致对“主权”的捍卫,与何伯权同代创业的宗庆后因为乐百氏之鉴,对于掌控权的敏感自然有着高度的戒备。现在,他一手缔造的王国保住了,个人的命运可能也因此避免了权柄离手、黯然下台的结局。从这个角度看,宗庆后取得了胜利。
对于达能来说,这次下定决心“快刀斩乱麻”实为无奈中的明智。此前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在双方纠缠中,民族品牌、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民族尊严这些宏大话语都被宗庆后借助媒体的力量变成了对抗达能的强大舆论压力,而在司法诉讼领域,双方也连连驳火,败北的始终是达能。
所谓“和能生财”,考虑到走出金融风暴阴霾后的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正在大洗牌,以双方勉强都能接受的条件和平分手,然后重新布局中国市场,就是达能的最优化选择了。
相关新闻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 企业文化是地板行业欲辉煌发展支... 03-25
- 安全文化与煤炭企业文化 03-01
- 汽车企业文化的结构详解 11-20
- 阿尔山市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 09-06
- 谈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建设 09-08
- 企业文化助力“中国建筑”提质增... 07-11
- 浅谈石化销售企业文化建设 12-23
- 企业文化在煤矿区队基层管理中的...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