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应是“博物馆”的文化
2013-03-01 08:00:00 发表|来源:|作者:青禾|访问:6895王蒙在《享受自己的文化》中写到:“活着的传统而不是博物馆的传统,既属于传统也属于当今。”运用到行业文化建设中,即文化唯有科学地与时俱进,辨证的创新扬弃,才能与时代精神相符,与企业特质相合,与行业文化相通,与地域文化相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才是既传承传统,又属于当今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才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
一、传承历史要辨证扬弃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重视传统,珍视传统。一方面,文化根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现于企业广大员工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中,唯有更好地传承历史,才能找到企业“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中,无论运用怎样的科学方法,在塑造中,都会打上创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痕迹,受限于个体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的不足,等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难免与企业的实际有所差异,要尽量避免差异,做到真实,就必须强调传承历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就必须从重视传统与珍视传统这一基本的观念认同做起,才能真正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历史传承。
但在文化建设中传承历史必须遵循辨证扬弃的原则,有所“扬”,亦有所“弃”,辨证地扬弃则是要客观地看到任何事物的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只有从时代精神出发,以辨证客观的态度对待企业历史,才能正确找到符合当前企业实际的“优秀文化因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传承包括了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沉淀的文化因子,具体而言,涵盖了文化的氛围、人际关系、机关作风、精神面貌等,尤其在企业内部,企业历史积淀的文化因子,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对独立于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历任领导干部的领导风格的影响而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与阶段性。辨证扬弃地对待历史传承就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扬弃”不合理的文化因子的同时,转而去提倡该文化因子的对立面,最终将文化的扬弃,转变为从一种不合理走向另一种不合理。辨证扬弃地对待历史的传承要避免因为领导干部的更迭而造成文化提炼、提升的随意性,最终在合理中走向不合理。
在传承企业历史中,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难免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的广大员工也在成长中养成了符合中华文化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传承历史就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如王蒙说言,把既属于传统也属于当今的文化吸纳进来,做好企业自身优秀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的结合,积极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完善提升
2008年的行业第四次企业文化建设会,明确要求各直属单位要以全面推广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为契机,扎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既是对前期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反思与提升,也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任务的明晰与完善。
企业文化从来都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开展“回头看”活动,首先要有正视自身企业文化的勇气与魄力,唯有敢于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才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正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明确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先行者在试点总结经验中也会存在诸多的不足,唯有敢于反驳自己、批判自己的勇气与魄力,才能真正正视前期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有恒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心。只有正确地意识到企业文化之于企业的深刻意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之于企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投入,才会真正地重视“回头看”活动的开展,注重“回头看”活动开展的质量与成效。第三,是要有敢于自我批判的作风。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浅入深,这是推动文化创新必不可少的行事作风,也是敢于自我否定的行事作风,而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不仅要看到前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更要看到问题,只有敢于自我批判的行为作风,才能避免“回头看”活动成为一场形式。第四,要有坚持信仰的原则。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不是把企业文化建设重新做一遍,而是要在前期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指导下,及时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不断完善提升,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中,要坚持好企业的核心信仰,以科学的方式,完善提升。企业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既有核心不变的价值观,也有与时俱进的外层文化,只有很好地坚持了“不变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提升完善“可以变化也是应该变化的东西”。
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活力源泉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而打造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地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使之与时代的精神、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下,创新一直就是企业文化的活力源泉。中华文化历来注重传承与创新,“苟日新,日日新”,王蒙在《享受自己的文化》中也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善于更新与吸纳的文化,是敢于拿来为我所用的文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地传承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也必然要以创新来保持企业文化的活力,增强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企业文化流溢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上,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企业在面对内外环境的发展中,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就不要不断提升自身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文化作为流溢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上,而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的企业哲学、行为准则等,必须保证企业文化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往往具有滞后性,较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滞后性,就更需要企业积极主动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以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从而持续推进企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需要企业建构起自身的文化哲学,以文化哲学的视觉来关注企业自身的文化,以系统的认识论来对待文化创新,以避免文化创新的随意性。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文化创新可以很好地在文化传承、保证文化整体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适时地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客观正视企业内外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文化的创新,以避免在文化创新中以一种片面性代替另一种片面性,保证企业文化创新的科学有效。
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需要企业以宽容开放的姿态对待时代精神的融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必须与时俱进,以提升企业适应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升企业适应内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首先要从文化的创新做起,推动理念的创新,而后推动管理的创新,这要求企业必须在文化的创新中具备宽容开发的姿态,能积极吸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内涵,“为我所用”,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四、不要简单地把企业文化装进“博物馆”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内起到有效凝聚员工人心的作用,对外也是一个展示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载体。借助企业文化,企业往往把文化展厅等作为对外展播的窗口,积极向外界宣传自身的文化,因此,也就有了企业丰富的文化阵地,如企业文化展厅、文化建设博物馆,等等。
诚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树立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载体,企业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丰富的文化阵地等,丰富的文化阵地可以很好地教育员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可以很好地展示企业丰富的文化底蕴。但诚如那句话所言:“活着的传统而不是博物馆的传统,既属于传统也属于当今”,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墨守成规的一成不变,也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在文化建设中,需要与时俱进,也就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装进“博物馆”。换言之,当我们在参观、思考文化阵地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是一直在与时俱进创新中,当然这样的创新必须是科学而合理的,因为,创新始终是企业文化的活力源泉之一。
相关新闻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 企业文化是地板行业欲辉煌发展支... 03-25
- 安全文化与煤炭企业文化 03-01
- 汽车企业文化的结构详解 11-20
- 阿尔山市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 09-06
- 谈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建设 09-08
- 企业文化助力“中国建筑”提质增... 07-11
- 浅谈石化销售企业文化建设 12-23
- 企业文化在煤矿区队基层管理中的... 03-26